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4篇)

2024-03-25   来源: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他之后说,“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马克思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此刻不必须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马克思又同时指出,“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仅是商品的生产,他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上面论述证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也是随其研究问题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总体劳动中,生产劳动的范围不只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还包括不必须要自己动手的科研、管理工作等。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这种区分本身,即同劳动独有的特殊性毫无关系,也同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借以体现的特殊使用价值毫无关系。”马克思在考察服务劳动时,曾明确指出,服务是“以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有必须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必须的交换价值。”在这天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含义也应当有所发展和变化,务必探讨和重新认识服务性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就这部书的历史好处,恩格斯曾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好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那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遗”。

《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这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好处,他不仅仅为19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20世纪的人类所重视,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以后人类各个世纪中,它都将被继承、被发扬光大。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2

论证方法上,作者采取了这样一个抽丝剥茧的思路——选取当时最典型的市场环境和生产过程,撇开一切不必要的细节,探求相关概念和生产循环过程的本质,获得基本论点和逻辑脉络。论证的方法上,抽提出“一般人类无差别”的概念是创举,它不仅可以去诠释价值,还能诠释其它概念,这是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一个巨大贡献。第二步是用这个一般的、抽象的、共性的论点和逻辑去统摄、去还原特殊的、个性的、具体的、细节的社会现实,论证历史源流,解释生产循环各环节在北美欧洲的具体过程,预测未来,兼顾驳斥相关他人观点,即: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第一步是科学,第二步是政治;第一步是理论,第二步是实践,特别是政治实践;第一步是实证研究,第二步实证和规范研究的结合。用相对简单的理论去统摄绝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是西方学术界传统的“李嘉图恶习”,这本书也自然不可避免,以下就本书的基本前提和论点做三点简评:

一是关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马克思的前提是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的对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这在当时马克思研究条件下的英国、欧美内部还是说得通,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对立并非最深刻的对立,资本主义,乃至阶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其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刻的对立关系,譬如:宗教和种族的对立,这并没有因暂短和近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普及而消失,有些矛盾乃至贯穿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此外,资本究竟是资本家意志的表现还是资本家是活的资本,马克思倾向于后者,即物是第一性的,这与唯物主义是一致的。然而资本,无论是货币、商品还是机器,它在循环周期中的任何形态中都是冷冰冰的,它不断增值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欲望是人所特有的,是活生生的,是目的论决定的。资本属性的本质背后是人的属性,人是有种族的、信仰宗教的、有国别和伦理道德的,代表人的资本也依其具有上述属性,这些属性阻碍了资本的一般无差别的流动,从而也就阻碍了社会利润率的平均化。

二是关于人性的恶,此书对资本家的道德负评是无比正确,但恶具有普遍性而非阶级性,它不以人的阶级属性而转移,被剥削阶级的人的恶只不过暂被剥削阶级抑制了。穷苦欧洲劳工、被迫害的清教徒到了北美就成了基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人。人不会因一夜之间社会所有制基础改造完成而发生道德上的飞跃,人类道德的进化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只是条件之一。

三是马克思的人口的相对过剩理论要有一个必要前提——市场规模的扩大,书中并没有提及。扩大再生产中,当新增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时,如果伴随着可变资本比前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有所减少,才是有机构成的提高,才是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动力。可变资本(工资,进而代表雇佣工人数)的减少必然伴随着生产出一个过剩的产业工人后备军。资本论撰写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商品全球输出的年代,纺织工业的机器大生产是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前提的,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并非总是如同19世纪的英国。生产资料对劳动力价值比例的提高也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类社会也并非总能从人口密集的欧洲无限制地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澳洲,因此人口过剩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角度看是绝对而非相对。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3

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因为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但是鉴于本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也不必像老夫子那样求甚解,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缩译版.

其中几点令我印象颇深.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则是相对过剩人口大量存在,从而扩大品贫富差距.而越来越多相对过剩人口对在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迫使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和忍受资本家的摆布.

发达的生产力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在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公有制比较起来,社会公有制自然是一个长久的多,艰苦的多,困难的多的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而社会公有制则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共产党宣言》最后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则站在资本家角度上的.而且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系统来弱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现在你存在以下问题吗?你的工作日超过了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时间吗?你的工资形式是计件工资吗(“跟项目走”或者叫“多劳多得”)?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究竟为何?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那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没有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有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看来对于《资本论》后两卷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4

论证方法上,作者采取了这样一个抽丝剥茧的思路——选取当时最典型的市场环境和生产过程,撇开一切不必要的细节,探求相关概念和生产循环过程的本质,获得基本论点和逻辑脉络。论证的方法上,抽提出“一般人类无差别”的概念是创举,它不仅可以去诠释价值,还能诠释其它概念,这是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一个巨大贡献。第二步是用这个一般的、抽象的、共性的论点和逻辑去统摄、去还原特殊的、个性的、具体的、细节的社会现实,论证历史源流,解释生产循环各环节在北美欧洲的具体过程,预测未来,兼顾驳斥相关他人观点,即: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第一步是科学,第二步是政治;第一步是理论,第二步是实践,特别是政治实践;第一步是实证研究,第二步实证和规范研究的结合。用相对简单的理论去统摄绝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是西方学术界传统的“李嘉图恶习”,这本书也自然不可避免,以下就本书的基本前提和论点做三点简评:

一是关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马克思的前提是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的对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这在当时马克思研究条件下的英国、欧美内部还是说得通,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对立并非最深刻的对立,资本主义,乃至阶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其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刻的对立关系,譬如:宗教和种族的对立,这并没有因暂短和近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普及而消失,有些矛盾乃至贯穿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此外,资本究竟是资本家意志的表现还是资本家是活的资本,马克思倾向于后者,即物是第一性的,这与唯物主义是一致的。然而资本,无论是货币、商品还是机器,它在循环周期中的任何形态中都是冷冰冰的,它不断增值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欲望是人所特有的,是活生生的,是目的论决定的。资本属性的本质背后是人的属性,人是有种族的、信仰宗教的、有国别和伦理道德的,代表人的资本也依其具有上述属性,这些属性阻碍了资本的一般无差别的流动,从而也就阻碍了社会利润率的平均化。

二是关于人性的恶,此书对资本家的道德负评是无比正确,但恶具有普遍性而非阶级性,它不以人的阶级属性而转移,被剥削阶级的人的恶只不过暂被剥削阶级抑制了。穷苦欧洲劳工、被迫害的清教徒到了北美就成了基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人。人不会因一夜之间社会所有制基础改造完成而发生道德上的飞跃,人类道德的进化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只是条件之一。

三是马克思的人口的相对过剩理论要有一个必要前提——市场规模的扩大,书中并没有提及。扩大再生产中,当新增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时,如果伴随着可变资本比前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有所减少,才是有机构成的提高,才是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动力。可变资本(工资,进而代表雇佣工人数)的减少必然伴随着生产出一个过剩的产业工人后备军。资本论撰写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商品全球输出的年代,纺织工业的机器大生产是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前提的,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并非总是如同19世纪的英国。生产资料对劳动力价值比例的提高也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类社会也并非总能从人口密集的欧洲无限制地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澳洲,因此人口过剩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角度看是绝对而非相对。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4篇)

http://m.slfschl.com/12951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我和我的祖国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

航拍中国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600字(合集3篇)

读后感

文城读后感800字(锦集3篇)

读后感

愿望的实现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精选三篇

读后感

红星闪耀中国读后感(锦集4篇)

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汇编四篇】

读后感

《羊皮卷》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读后感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范文汇总四篇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