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通用4篇)

2024-03-26   来源:读后感

【篇一】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我有幸到XX师范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小学骨干校长的培训。带着渴望,怀着激动,也带着对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学习培训,整个活动在方文林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学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管理的理解,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一步了解发达地区的名校长对学校管理的造诣。很快为期七天的集中培训已经结束,在此期间,聆听着上海市教育理念最前沿的知名专家的报告,分享特级校长的办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操作方法。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感受到不同的校长的教育智慧,通过对上海市进才实验小学和金洲小学实地考察,感受其优质的教育和浓厚的学校文化,进而引发自己的思考。本次培训不仅让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学习与研究意识,而且也让我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此我非常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七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校长要善于学习

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校长岗位更是如此。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开。没有学习,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如此。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才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专家型校长。正像万航渡小学张雪龙校长在《文化办学造就有灵魂的教育》报告中所讲,读好书,做好人,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这就要求校长带头学习,引领教师做学习研究型教师,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提高办学品位。这次学习真的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渴望。

二、校长要善于思考

校长应该是个思考者,对工作的预见、调整和反思都需要研究,随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挖掘深层因素,根深才能固本,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的理念。校长要有这种善于思考的特殊敏感性。校长要通过不断思考而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将其付诸于教育实践中。教育是服务于人的,我们所培养的人将来也要服务于社会。当今社会呼唤优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校长,不仅仅只把关注点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及幸福感。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其科学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学生走向智慧之路,健全其人格,增长其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这一切都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在于课程与课堂。校长要把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师转化为课堂行为。这也要求校长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引领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指导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能够整合学校的资源,走现代学校发展之路。

三、校长要利用发展规划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由校长等几个人编制的,一定要使所有教师达成共识。正像徐阿根校长所讲的要建立学校共同愿景,这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科学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学校形成合力,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共同愿景确立之后,教师就可以此为依据,设立自己的个人愿景,从而在为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一齐努力的工作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当一个组织者,负责与家长、学生沟通,听取上级主管部门意见。而学校的发展目标应来自于教职工,“发展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是学校的行动纲领,就应该逐步落实,用“规划”的认同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用“规划”去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措施。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学校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编制自己的成才计划,教师编写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制订出个人发展目标,当然,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要相适应。学校是促进人们发展的,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在这个集体里,学生、教师、管理队伍要共同发展,全面和谐。使学生、教师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校长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习为本。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思想者,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案例讨论,反思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真正的课程改革之战场发生在课堂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建设新课堂的重要途径。而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因此,校长要倡导教师备课要有立意,上课要有创意,评课要有诚意,课堂有诗意。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出愿景,细化要求,不断实践,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校长要注重学校的德育建设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要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味,健康的品性,优秀的品格,在德育工作中要目标高远,更要立足于现实,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德育内容要创新,要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去实践,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同时德育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坚持不懈,要对小学生心理行为有透彻的分析,要有策略,要使德育课程化、生活化。教育的力量在于久而久之,通过德育的实践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认同感,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六、校长要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学校管理需要

一是重行政管理控制向重“人本”激励转变。传统式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度加控制使人勤奋工作。也就是说校长的管理工作,更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等等,这样的做法虽然在管理学校上也是有效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将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自主权,越来越走向“校本”。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学校的管理应该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学校的制度应该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校长应与教师一起共同谋求一个学习的氛围,并使这种学习过程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善于接受的环境中进行。今天的管理,校长应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运用激励原则,通过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以求得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造力,使他们在课程改革中大显身手,英雄有用武之地。

二是由只重管理教师“教”向也重学生“学”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灌为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看教师怎样教。因此,校长必须在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上做出重要转变。首先,在开展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做好指导工作。如引导教师上课要务实,不上表演性的假课、花课,重在引导学生的学。以学生学好论英雄,而不以老师表演论英雄。其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时做好引导工作。如在教学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的管理研究,要求管理者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要查“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习能力等。

七、校长应具有领导艺术,做一个细心人

学校工作包罗万象,校长要尽量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善于从微小的现象看问题、找原因;善于从细小的工作入手聚民力、聚人心。徐阿根校长所讲“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圆后方”、“有方有圆”的领导艺术,对我启发很大。“大方小圆”能很好地体现校长领导艺术的原则性和创造性,既能保证学校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转,又能促进校长和师生形成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内方外圆”是内心深处明辨是非,坚持办学信念,但在外部行为上则比较随和,容易让人接受;“先圆后方”是在处理矛盾、调解纠纷时,先来一点含糊的表述,待调查清楚之后再表态,这样比较容易主动;“有方有圆”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象,该“方”的`时候“方”,该“圆”的时候“圆”。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借鉴。

此次培训已经结束,尽管只有七天的时间,但我觉得它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这次培训所学的内容也不可能成为灵丹妙药,解决学校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也需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即便有些成功的经验,在借鉴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研究去探索。但此次培训中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当今教育的思考,将会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训已结束,但学习不会结束,我将会用培训中得到的理论、经验与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提升自己,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日前,据媒体报道,武汉市教育局公示了一份“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义务段)”名单,20位小学校长和20位中学校长成为首批培训对象拟定人选。

为什么要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是校长队伍建设的最新举措,当地教育正处于持续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对校长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批不仅专业素养过硬,更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前瞻性教育理念的校长办学治校。

其实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提出,中小学校长承担着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要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把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未来10年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明确提出在培养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的同时,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近年来,教育家型校长这一概念直接出现在各地的培养工程中,如河北省和江苏省分别于2019年、2020年启动“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

实施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工程,目的可谓十分明确,就是要把校长培养成教育家,以推进学校实现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型校长,也是与“官员型校长”对应而言的,要求校长要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是专家型校长,更是教育家型校长。不过,对于教育家型校长如何产生,教育界和社会舆论却看法不一。

目前各地实施的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把入选培养工程、培育计划作为校长的荣誉,似乎只要入选了相关工程及计划,就已经是教育家型校长了,这也是各地要对入选计划的人选进行公示的原因。通过搞工程、计划来“产生”教育家型校长,会导致校长们过度关注“入选”本身,而非重视培养、成长过程。

二是培养工程虽然也强调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重理论培训而轻实践的问题。在具体办学中,不少校长都能说出各种教育理念,但是身体力行的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名校,往往是当地的升学“牛校”,在素质教育的外包装下,实际进行的是应试教育。至于具体原因,则多是基础教育缺乏教育家办学的制度环境,包括中小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地方政府用片面的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等。

加强对校长的继续培训,更新校长的知识结构与办学理念,这当然是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把办学自主权落实给学校。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指明了两者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又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让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制度环境尤为重要。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注重选优配强校长,要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这要求改革校长遴选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在选拔校长时,要公开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按教育家的要求选拔能够胜任的人选。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以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价值观,促进学校办学回归育人本位。只有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中,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教育家型校长。

【篇三】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回归教育本真。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战略目标,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红利,就要深化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思想探索,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教育实践考察中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并依托校长工作室聚同化异。

第一,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在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升华。 做教育家型校长,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还必须亲身参加教育实践。否则,自己的教育理念再高明,教育理想再宏伟,构建的教育理论体系再完善,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自己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理论,并将理论融入到教育实践之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才是其价值彰显的主要形式,才能被称之为教育家;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教师交流,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教育的真实状态以及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跛行的教育是走不远的,只有脚踏实地通过实际行动去彰显教育的价值,以爱育人,从学生需要的细微之处出发,中小学校长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第二,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

中小学校长是守护基础教育大门的人,他们既需要按社会标准、世俗尺度办学,也要秉持、恪守本校教育哲学,点燃并汇聚教职员工的教育理想,创设儿童之家,建筑教育生活的起居之所。对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的热切呼唤,是针对教育的行政化、平庸化、功利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言的,是对教育本质异化的有力回应。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静下心来去思考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简言之,就是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使命与责任意识,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怀、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必然要与社会和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唯分至上”,为了升学指标与达线人数丢失了教育的本真追求,出现“伪教育”和“反教育”现象;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傲骨风气,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去阿谀奉承上级官员,走向了“行政人”而丢弃了作为教育者、服务者、引领者的角色认同;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人文关怀,不能将学校优秀业绩归功于某一人,要认识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主动对师生进行生命关怀与民主管理,实现学校的常态发展。

第三,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实现专业化发展。

从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要求来看,“专业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发展要求的主要代名词,对于学校组织而言,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小学校长要有把握学校长远发展的视域与眼界;要有组织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的领导力;要有应对信息化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知识选择与判断的学习力;要有维护组织和谐运行,实现集体内部相互关怀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专业化的价值引领。正如文喆所说:“学校发展过程中,课程教学的领导能力,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能力亦即学校文化的创新改造能力,以及学校内外关系的协调能力,可能是新时期校长最重要的三项能力,是校长作为专业人士的主要特点,也是理想的教育家校长的根本特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需要一大批中小学校长的可为与敢为,校长要通过研修与学习、课题研究与内化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形式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当好新时期的新校长,办好新时期的新学校,为当前基础教育秩序的健康、稳定、绿色发展守住一方净土。

第四,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优化制度环境。

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校长要想成长为教育家,除了自觉的强烈意愿,更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然而过重的生活压力与行政负累,使得学校发展“变了味”“走了样”。放眼乡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的生存境遇,工资待遇不高,生活幸福感普遍较低,以至于形成部分地区校长有心问学却无力办学的尴尬现象。对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健康成长而言,制约其成长的另一困境就是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桎梏。长期以来,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染,中小学校长亦或主动迎合,亦或被动接受,毫无任何自由办学的权利。正如有学者指出,正是在现代发达的管理制度中,人极易变成被控制的机器,丧失内心的自由,丧失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否定和批判的原则。为此,在教育经费投入后4%时代,继续加大对乡村偏远及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管办评分离,进一步完善绩效导向的教育人事管理、校长继续教育、“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等制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型校长来办学与治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四】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回归教育本真。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战略目标,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红利,就要深化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思想探索,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教育实践考察中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并依托校长工作室聚同化异。

第一,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在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升华。 做教育家型校长,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还必须亲身参加教育实践。否则,自己的教育理念再高明,教育理想再宏伟,构建的教育理论体系再完善,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自己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理论,并将理论融入到教育实践之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才是其价值彰显的主要形式,才能被称之为教育家;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教师交流,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教育的真实状态以及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跛行的教育是走不远的,只有脚踏实地通过实际行动去彰显教育的价值,以爱育人,从学生需要的细微之处出发,中小学校长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第二,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

中小学校长是守护基础教育大门的人,他们既需要按社会标准、世俗尺度办学,也要秉持、恪守本校教育哲学,点燃并汇聚教职员工的教育理想,创设儿童之家,建筑教育生活的起居之所。对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的热切呼唤,是针对教育的行政化、平庸化、功利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言的,是对教育本质异化的有力回应。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静下心来去思考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简言之,就是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使命与责任意识,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怀、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必然要与社会和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唯分至上”,为了升学指标与达线人数丢失了教育的本真追求,出现“伪教育”和“反教育”现象;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傲骨风气,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去阿谀奉承上级官员,走向了“行政人”而丢弃了作为教育者、服务者、引领者的角色认同;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人文关怀,不能将学校优秀业绩归功于某一人,要认识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主动对师生进行生命关怀与民主管理,实现学校的常态发展。

第三,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实现专业化发展。

从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要求来看,“专业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发展要求的主要代名词,对于学校组织而言,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小学校长要有把握学校长远发展的视域与眼界;要有组织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的领导力;要有应对信息化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知识选择与判断的学习力;要有维护组织和谐运行,实现集体内部相互关怀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专业化的价值引领。正如文喆所说:“学校发展过程中,课程教学的领导能力,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能力亦即学校文化的创新改造能力,以及学校内外关系的协调能力,可能是新时期校长最重要的三项能力,是校长作为专业人士的主要特点,也是理想的教育家校长的根本特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需要一大批中小学校长的可为与敢为,校长要通过研修与学习、课题研究与内化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形式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当好新时期的新校长,办好新时期的新学校,为当前基础教育秩序的健康、稳定、绿色发展守住一方净土。

第四,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优化制度环境。

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校长要想成长为教育家,除了自觉的强烈意愿,更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然而过重的生活压力与行政负累,使得学校发展“变了味”“走了样”。放眼乡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的生存境遇,工资待遇不高,生活幸福感普遍较低,以至于形成部分地区校长有心问学却无力办学的尴尬现象。对于中小学教育f家型校长的健康成长而言,制约其成长的另一困境就是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桎梏。长期以来,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染,中小学校长亦或主动迎合,亦或被动接受,毫无任何自由办学的权利。正如有学者指出,正是在现代发达的管理制度中,人极易变成被控制的机器,丧失内心的自由,丧失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否定和批判的原则。为此,在教育经费投入后4%时代,继续加大对乡村偏远及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管办评分离,进一步完善绩效导向的教育人事管理、校长继续教育、“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等制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型校长来办学与治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通用4篇)

http://m.slfschl.com/129580.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我和我的祖国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

航拍中国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600字(合集3篇)

读后感

文城读后感800字(锦集3篇)

读后感

愿望的实现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精选三篇

读后感

红星闪耀中国读后感(锦集4篇)

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汇编四篇】

读后感

《羊皮卷》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读后感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范文汇总四篇

读后感